6月11日上午,在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由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百花》杂志、勉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勉县武侯墓博物馆承办,勉县融媒体中心、勉县文化馆、汉中市汉台区文化馆、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协办的2022年勉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进景区”展演体验活动在勉县武侯墓景区成功举办。汉中市文化馆应邀观摩指导。
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勉县五节龙暖场演出后,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建和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杜俊杰先后致辞。杜俊杰对我省在公共文化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对此次“非遗进景区”活动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参观时的讲话和中央、省上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是对我们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巨大鼓舞。我们要认真贯彻讲话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适逢其时,我们的工作光荣且大有可为!”
活动中,勉县武侯墓景区非遗研学基地揭牌,县文化馆以及秦巴传统弓箭制作技艺、汉山针灸技艺两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分别发言,介绍了相关非遗项目情况。2022年勉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进景区”展演活动正式启动。女子群舞《汉乐舞》情景朗诵《诫子书》以及陕南民歌联唱等三个具有特色的文艺节目,为展演活动的启动助兴添彩。
展演结束后,参与人员一同对汉服、弓箭、古琴、陶艺、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践体验,好评不断,现场气氛热烈。整个活动通过《百花》融媒体平台全程直播,惠及更多的网友,反响良好。汉中市文化馆抖音号也同步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据悉,此次活动基于《百花》杂志与武侯墓博物馆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意在将“非遗进景区”及“文旅融合”带入武侯墓景区,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内容丰富、设施完善的非遗相关体验项目,对保护传统技艺、推动非遗传承、促进文旅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