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市群艺发[2018]14号
关于开展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
暨“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征文活动的
通 知
各县区文化馆: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除各项活动外,将继续举办征文活动。根据中国文化馆协会相关文件及陕西省艺术馆陕艺馆字[2018]16号《关于开展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暨“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征文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文化馆改革创新,加强理论体系建设,促进从业人员学术交流,现就论文征集工作通知如下:
一、征文选题
本次征文分为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简称“年会征文”)、和“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主题征文(简称“理论体系研究”征文)两个方面。
1、年会征文:围绕文化馆行业建设研究全领域,重点针对近年来国家推动的文化馆重点改革任务、文化馆行业建设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题主要涉及: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管理与体制创新、文化馆信息化建设、文化馆标准化和均等化、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化与公众参与等。具体选题目录详见附件1。
2、理论体系研究征文:理论体系研究征文重点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馆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展开,探索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现代文化馆定位、功能,推动学科建设。选题主要涉及文化馆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与相关政策法规;文化馆的社会职能、服务理念与职业伦理;文化馆的管理、改革与行业发展;文化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方式创新等。具体选题目录详见附件2。
二、参与对象
以文化馆、站干部为主,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及科研学术机构等热心文化工作的人员均可参与。
三、稿件要求
1、应征论文应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或实践总结。
2、论文研究的问题明确具体,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且有实际材料(如统计数据、事实、自己或他人的调研发现、工作中积累的观察记录等)支持,提倡实证性研究。
3、文章结构合理,要素齐全,文笔流畅,字数控制在3000至5000字。
4、论文题目、关键词、参考文献符合出版规范,引文须注明出处。
5、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3人。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编。
6、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投稿不予受理。
四、征文成果使用
1、本次征文活动设置一、二、三等和优秀等级,原则上各占论文提交总数的5%;10%;10%;25%,宁缺毋滥。征文活动结果将在中国文化馆协会官方网站上发布结果。
2、获得一、二、三等和优秀等级的作者将由协会颁发证书(多作者论文合发1份证书)。根据征文活动宣传、组织、论文提交数量、质量等情况,对征文活动组织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鼓励。
3、本次征文活动入围的论文将在中国文化馆协会网站上展示交流。年会征文的一、二、三等论文集结出版《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论文集》。理论体系建设征文的一、二、三等论文集结出版《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论文集》。全部入围的优秀等级论文纳入《文化大视野21卷》。
4、凡未向征文活动组织方作特殊声明者,视为同意授权并遵守以上约定。
5、中国文化馆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拟于2018年5月下旬或6月上旬,在浙江绍兴举办“文化馆理论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协会拟于下半年在四川成都举办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届时将邀请部分论文作者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6、省、市将根据作品征集梳理情况,另行决定是否评奖表彰。
五、征文组织
按照省艺术馆要求,请各县区文化馆做好本县区(文化馆、站干部及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等)论文的征集工作,于规定日期前上报汉中市群众艺术馆,由我馆遴选后集中上报陕西省艺术馆,最终由省馆向中国文化馆协会统一上报。
1、理论体系研究征文:请于2018年4月20日前将论文电子版和《2018年征文作品授权书》(附件3)原件提交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2、年会征文:请于2018年6月10日前将论文电子版和《2018年征文作品授权书》(附件3)原件提交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师国华 13992631990
地 址:汉中市汉台区虎桥西路566号,汉中市群众艺术馆723000
电子邮箱:914473018@qq.com(邮件标题请注明“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或“理论体系研究征文”)
附件:1.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选题目录
2.“新时代文化馆理论体系构建”主题征文选题目录
3.2018年征文作品授权书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2018年3月30日
抄报:陕西省艺术馆; 档(二)
附件1: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选题
一、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与文化馆发展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发展
(三)《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与文化馆事业
(四)文化馆管理办法、服务规范、标准体系建设
(五)文化馆的社会使命、服务理念与职业伦理
二、管理与体制创新
(一)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文化馆发展转型
(二)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三)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五)文化馆效能评价体系建设
(六)区域文化联动的机制、形式与成效
(七)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与文化馆建设和服务
三、文化馆信息化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的文化馆服务
(二)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与空间建设
(三)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的拓展研发与共建共享
(四)文化馆服务形态与工作方式转型:远程辅导培训、慕课开发利用、线上线下结合(五)文化馆服务大数据应用探索与实践
(六)基于新媒体的文化馆服务探索与实践
(七)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标准
四、文化馆标准化、均等化
(一)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二)以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促进均等化
(三)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馆服务
(四)文化馆的特殊群体服务(老年、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等)
(五)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与文化馆服务
(六)“文化小康”建设中的文化馆服务
(七)贫困地区文化馆事业跨越式发展研究
(八)文化馆服务“精准扶贫”:思路、方法与途径
五、群众文艺创作
(一)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二)群众文艺创作与全民艺术普及
(三)群众文艺创作激励机制创新
(四)记住乡愁,彰显特色:群众文艺活动品牌建设
(五)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六)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群众文化活动“走出去”
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
(二)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三)民族民间艺术文创产品开发
七、社会化与公众参与
(一)全民艺术普及机制创新研究
(二)文化馆事业社会化发展:方向、路径、实现方式
(三)政府购买文化馆服务
(四)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与创新
(五)民营院团与社会组织参与文化馆服务提供
(六)文化馆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七)文化馆行业组织的构建与完善
附件2:
“新时代文化馆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主题
征文选题
一、文化馆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与相关政策法规
(一)文化馆的概念
(二)文化馆的起源与发展
(三)与文化馆相关的政策法规
(四)文化馆基础理论的框架体系与重点内容
二、文化馆的社会职能、服务理念与职业伦理
(一)文化馆的社会职能与时代使命
(二)文化馆的服务理念变迁
(三)文化馆从业人员职业伦理与行为规范
(四)文化馆与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阐释
三、文化馆的管理、改革与行业发展
(一)文化馆管理办法
(二)文化馆服务规范
(三)文化馆评估与绩效评价
(四)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
(五)法人治理结构、总分馆制、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营与文化馆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六)文化馆行业结构与行业组织发展
(七)文化馆场馆建设与运营
四、文化馆的业务建设与服务方式创新
(一)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
(二)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与做法
(三)新形势下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
(四)现代文化馆理论体系建设与研究维度
(五)文化馆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六)全民艺术普及与文化馆的传播推广
(七)互联网+与数字文化馆建设
(八)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的文化服务与精准扶贫
(九)以文化馆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服务工作
(十)文化馆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十一)文化馆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
附件3:
2018年征文作品授权书
项 目 内 容
推荐单位(省(区/市)和较大城市文化馆) 名称:
联系人: 电话: Email:
作者信息 单位名称:
姓名: 电话: Email:
论文标题
授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报送的征文作品《 》为本人原创,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由本人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本人同意在作品入围后,将此论文的知识产权免费授予中国文化馆协会用于出版以及在合理范围内行使该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等权利。
授权人:
年 月 日
备注:每篇论文单独填写一张授权书